去微信提问
实时接受医生通知
小鱼喂食的频率应该保持在每天3-4次。通常来说,小鱼属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予以补充。如果此阶段喂食不够,会导致小鱼变成老头鱼,失去最佳生长的时机,并且不可逆。但需要注意的是,小鱼体量太小,食量也比较小,每次投喂的食物不能太多,应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鹦鹉鱼身体发白可能是由于饲料中未含有增红素或者是水质问题导致身体变色。通常情况下,喂食鹦鹉鱼时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增红素的饲料,否则就会身体变白。此外,也有可能是水质问题,比如一开始不适应水环境,适应之后会变成红色,还有可能是水质恶化,所以每隔2-3天需要换一次水,每次换掉三分之一左右即可。
鱼身上变黑的原因可能是水温过低、水质受到污染或者是鱼生病导致。如果发现鱼身上变黑症状,首先可以考虑先调节水温,但需要逐渐升温,每次上升的温度不可超过2摄氏度。其次,还可以进行换水,保持水体干净无污染,平均每周更换一次即可。另外,如果是鱼生病引起,则需要药物浸泡治疗。
斗鱼一年大概可以繁殖15次左右。一般情况下,斗鱼在每年的3-10月份进行繁殖。但目前人工饲养的斗鱼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全年皆可繁殖。但如果想要在冬天繁殖斗鱼,就需要在水中加入加热棒并将温度调至26摄氏度以上。此外,斗鱼幼鱼生长4-8个月之后就能够性成熟进行繁殖。
鱼烂尾有可能是由于水质受到污染引起的。水质的好坏对于鱼的生存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水质不好或者受到污染就会造成鱼烂尾的现象发生。一般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定期换水,这是由于换水能够更便捷地降低水中的细菌数量,避免鱼病情的恶化。此外,还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杀菌药物,让鱼更快恢复。
冬天鱼缸换水的频率保持在一周一次即可。如果平时比较注意卫生,水质维持得比较好,可以选择每两周换一次水。值得注意的是,换水之前需要将水放在向阳的地方晾晒4-5天,让水中的余氯消散,保证金鱼的健康。另外,换水时要注意保持水中温差不要超过1-2摄氏度,避免对鱼儿健康产生影响。
金鱼建议每天喂食1-2次,每次喂食量为2小时内可以吃完为宜。首先,金鱼的喂食时间一般选择在早上6-7时左右,如果天气比较寒冷,则可以推迟至8-9时左右,而下午则选择在3时为宜。在寒冬季节时水温下降,金鱼的食欲也会下降,可以选择不喂食。金鱼长大后可以增加食量,但也应该坚持少量多次的选择喂食。
鱼身上有黑点可能是由于水温过低、水质不好或者是生病造成的。一般来说,如果养鱼的水温过低就会导致鱼身上的颜色会变深,出现黑点。这种情况应慢慢提高水温,让鱼适应。其次,如果是水质不好导致鱼长黑点就应该马上换掉,调节好水质。另外,如果是由于疾病而导致的黑点产生,则应该送医后对症用药。
金鱼在幼鱼阶段一天喂食两次,成年金鱼一天喂食一次即可。首先,金鱼还比较小的时候对食物的需求量比较大,因为处在快速生长发育得阶段,所以投喂次数要多一些。并且给它喂食的最佳时间为每天的上午9点和下午的3点为宜。金鱼成年后生长发育速度较慢,并且新陈代谢也会变得缓慢,所以每天喂一次就可以。
养金鱼夏季保持在3-4天换一次水,冬季在两周左右换一次水。养金鱼换水的间隔时间以及次数是根据具体地区的温度以及天气状况来确定。首先,夏季气温高,细菌的繁殖速度也会加快,所以这时要保持3-4天换一次水,避免细菌繁殖过多影响金鱼的生长环境。其次,冬季的气温低,可以延长至两周一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换水的自来水需要晾晒24小时后再给金鱼使用。
通常1-2月大的孔雀鱼每天喂3-4次,3-4月大的孔雀鱼每天喂1-2次。首先,新生的孔雀鱼当天不可喂食,要让它适应环境。此外,需要保持鱼缸内有活的鱼饵,因为1-2月大的孔雀鱼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需要多进食。其次,待孔雀鱼长到3-4月大时,可以保持每天1-2次的频率,每次投放的食物量大概在3-5分钟吃完即可。
迷主人鹦鹉鱼产卵后需要及时将亲鱼捞出,以免鱼卵被大鱼吃掉。之后要保持一定的水流,同时还要控制温度在15℃-20℃左右,并往水中充氧,保证水里氧气充足,这样一般一周左右会孵化出来。鹦鹉鱼虽然体型不大,但有一定的领地意识,而且比较好斗,人工饲养的话最好在缸内准备一些躲避屋,这样它们可以藏在里面。孵化几天后的小鱼就可以开始喂细碎的蛋黄。当小鱼起飞后,可以喂红线虫、虾卵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可以促进它们快速成长。在饲养小鱼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水质问题,勤换水,一般5天或者一个星期换洗一次。
针对不同的鱼体外寄生虫,如孢子虫、原虫等,需要使用高锰酸钾等不同的药物治疗。首先,如果鱼体感染锚头鳋、孢子虫、指环虫等寄生虫,则需要使用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治疗。其次,如果鱼体感染原虫则需要使用硫酸铜进行治疗。但硫酸铜不可以用于治疗小瓜虫,反而会促进小瓜虫增殖。
鱼在水面上出现张口呼吸时,主人可以给鱼缸里加氧气。首先,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主人需要定期的为鱼换水,以免水质过差危害鱼的皮肤健康。其次,当水中的氧气不足时,鱼会出现浮出水面呼吸,此时需要主人及时的为鱼加氧,以免导致鱼因为缺氧而出现死亡。最后,在下雨前鱼也会浮出水面呼吸。
鱼类的饲养最基本的条件是食物供给、温度、水质、ph值和溶氧量等硬性条件。首先应当检查水温PH值等条件是否适宜,并且回顾是否近期有过频繁的换水,这都有可能会造成频繁的死鱼。同时应当检查密度是否太高,缺氧也会造成鱼类的死亡。最后应当分析观察,查看鱼是否发生了寄生虫或者细菌所造成的疾病。
土霉素是水族中常用的抗生素,通常情况下可以治疗细菌的感染,也可以治疗脱磷和外伤。通常每升水中会加入0.2到0.4克土霉素,当然会根据具体疾病有所差异,当发生寄生虫感染的时候,也可以作为配合的药物进行使用,但是对于真菌感染并没有治疗效果,只作为抑制细菌的药物进行使用。
鱼身上掉鳞主要考虑细菌感染、寄生虫、水温和PH值。首先应当回忆近期有没有大量的更换水,同时测量一下水体的PH值,如果水体的PH值变动过大,那么就可能会造成脱鳞。同时,寄生虫和细菌感染也需要被考虑,需要进行一次水体寄生虫的驱杀,需要在水体之中投入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可适当提高水温。
如果养鱼是短期没有氧气泵,那么可以投入一些增氧的药片,提中水中的氧含量。如果是长期没有氧气泵,那么就需要降低饲养的密度,同时尽量减少水草的料。因为夜间水草会进行无氧呼吸,就会掠夺水中的氧气,造成缺氧导致鱼的死亡。如果有条件的,可采取流动的活水,不断进行水的替换,可以保证氧气的供应。